近期股票配资收益,JACC一篇文章指出,人们需要改变观念,动脉粥样硬化实际上是一种疾病,如尽早进行干预,是可以阻止或治愈的。作者指出,全球有6.1亿人患心血管病,186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梗。约2/3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需要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晚期,转变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以预防事件。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经常听人说动脉粥样硬化,那到底什么才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是心脏的“外卖员”,是它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心脏输送至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承受过多的压力,可导致动脉壁硬化增厚,使器官和组织的血流受限。这个进程叫作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剩余87%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只有发展到机体器官和组织明显受累时,才出现临床症状,主要为脑力与体力减退、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当影响到器官组织供血时,则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中医学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将其归属于“瘀证”、“脉痹”、“眩晕”等范畴。患有三高、糖尿病,平时嗜烟酒、体重超标、有家族病史等的朋友,出现以上情况要引起重视。
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形成的?先打个比方来总体认识一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清澈的流水在河里流动,当水里泥沙过多时,水流速度会变慢,而且泥沙容易沉积在河底坑洼不平的地方,渐渐地在河底形成淤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就好比是泥沙,而高血压、吸烟等刺激因素所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就好比河底的坑洼,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很容易沉积在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下,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病程的进展,斑块会不断增大或斑块内出血使斑块隆起,导致血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斑块不断受到血流的冲击,若发生破裂,其内容物将进入血流成为栓子,引发栓塞。栓塞可引起急性供血中断,从而导致相应的器官出现缺血性病变,常发生于脑、心脏、肾脏、下肢等部位。
发生在不同部位带来的风险程度不同其中,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的粥样硬化是非常凶险的,很可能危及生命。
●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形成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死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眩晕、头痛,严重时发生脑卒中。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如果肾动脉有血栓,可导致肾区疼痛、闭尿等症状。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会带来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等,甚至肠梗阻和休克。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痉挛,甚至发生肢体坏死。
这3个变化提示您的血管正在“变硬”肢体发凉、酸痛无力四肢离心脏最远,一旦血管硬化,供血不畅,就会引起远端供血不足。早期随添加衣物或者气温升高后有所缓解,但随着血管问题加剧,除了手脚冰冷还可能延伸出酸痛、腿麻等表现,严重可造成下肢坏死。
运动时胸口痛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血液循环受限,心肌供血不足就会引起类似胸部疼痛症状。特别是进行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情况下,莫名感到胸口痛,一定警惕起来。
扭头头晕颈动脉狭窄加剧,进一步影响大脑供血需求,就会引起大脑强烈的抗议反应。比如扭头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等情况,要警惕血管狭窄闭塞造成的供血不足以及脑梗等严重情况。
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生活习惯调整。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监测血压,如有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治疗。
调节血脂: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持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
控制血糖:糖尿病或高血糖状态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高血压的风险。
低脂饮食: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橄榄油)的摄入。
多吃蔬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蔬果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适量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如鱼、禽、豆制品等,减少红肉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久坐人群应定时起身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戒烟限酒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坚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
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应限制饮酒量或戒酒。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9小时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脏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早期病变。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参考资料:
1、中国循环杂志-2024年05月23日-《早期发现和干预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或可治愈!JACC前沿综述》
2、脉管病研究所-2023年09月22日-《学术科普(二十九):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你真的了解它吗?》
3、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4年09月17日-《首次发现:动脉粥样斑块能完全消退!需满足这4个条件》
4、科普中国-2024年05月07日-《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疾病杀手,正在逐步年轻化!(不是癌症)》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宣传素材。
若有侵权股票配资收益,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北京市